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

505,民主種子剛開花

505夜晚,選委會到凌晨仍然以龜速的姿勢公佈大選成績。雖然非官方訊息來源顯示民聯在很多個選區獲勝,選委會網站裡,國陣的得票率一直領先,增加到122才開始輪到民聯的數字活躍跳動。除了外勞、幽靈選民、關燈疑雲,選委會早已失去公信力,FB立即進入一片黑潮。

這個夜晚,很多人感到很難過,悲憤得無法入眠,也無力再等下一個五年,我想說的是傷心一天就夠了,因為民主的種子才剛要開花。



這次選舉雖然民聯輸了,但我們看到許多原本對政治冷感的華裔積極投票,出席政治講座會,年輕的一代從海外回來,參與討論等,這不是好的開始嗎?羅馬不是一天築成,我們已經在對的軌道上,讓我們繼續努力。


說一說我這兩個禮拜的感想,競選期間,遊子響應返鄉投票、講座人潮滿滿,每個人都陷入即將變天的氣氛當中。

回鄉時,許久沒打開電視的我看到國營電視台的新聞時,開始覺得不妙,所有的內容都一面倒。當時心理在想,那些家裡沒有網路、不上面子書、不看網路新聞的同胞,他們是否跟我們有著一樣的默契?

在家鄉,偶爾還是會聽到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想法或說辭:



“誰做政府都一樣會吃錢,最重要是不要亂。”(我懂誰都可能會吃錢,但我們要先換政府,成立一個機制,讓吃錢的人能進監牢,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逍遙法外)



“很多住在外國的人飛回來投票,其實都不關他們的事。”(如果大馬找到吃,誰要到國外?他們就是要回來投票讓大馬變得更好,因為這裡是他們的家)



“FB都斷章取義,散播仇恨政治。”(有時候,事實就是事實。人們要會判斷消息來源。)



“我投國陣,因為我做政府工,怕被查到。”(活在威權陰影底下的人大有人在)



民聯會輸,除了國陣“變魔術”,其他原因是東馬定存、選區劃分及城鄉資訊不對稱。選區劃分這類技術性的問題,我們暫時把它交給領袖。我想了一個晚上,接下來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?以下是我的個人淺見,歡迎提出建議。



1.滿21歲的人立即登記選民。

2.關心時事,監督政府。

3.主動影響或教育長輩。

4.必要時加入社會運動,如集會遊行、連署等,向政府施壓。

5.加入NGO行列,爭取媒體自由,縮小城鄉資訊的不對稱。
6.下一次投票,請加入監督員或計票員行列,讓“魔術”與“外勞”灌票失效。


我們還有很多個5年作準備,總有一天一定可以親眼見證大馬變天。Ubah ubah!!


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

吳哥之美:行程與住宿

Day 1: TonleSap Lake – Old Market – Angkor Muezeum

Day 2 :
Morning: Angkor Wat Sunrise Pre Rup(變身塔East Mebon(東梅蓬寺)– Ta Som(達松將軍廟)–Neak Pean(涅盤寺)– Prah Khan(寶劍塔)

Afternoon: South Gate(南門)--Bayon(巴戎廟)–Baphuon(八芳寺) – Phimeanakas(空中宮殿) –Terrace of Elephant(鬥象塔)–Prasat Sour Prat12生肖塔)– Terrace of Lepper King(癲王塔)

Day 3:
Morning : Chau Say Thevoda(周薩神廟) – Tamanon(塔瑪依廟) – Takeo(塔高寺) – Ta Prohm(塔普倫寺) –Banteay Kdei(班黛喀蒂寺)—Sras Srong(皇家浴池)—Prasat Kraven(荳蔻寺)

Afternoon: Angkor Wat(吳哥窟)

Day 4: (吳哥以外地區)

Bang Mealea(崩密列) – Rolous Group(羅絡斯遺址) -- Kbal Spean(水底浮雕) –Banteay Srei(女皇宮)-The Land-Mines Museum(地雷博物館)

司機與住宿:

住宿:http://hk.myblog.yahoo.com/ilodge-gh
Email:borey007@hotmail.com/jean.242us@gmail.com/
司機:
savoeuntourbytuktuk@yahoo.com

吳哥之美(完):Takeo、Ta Prohm & Angkor Wat

Takeo‧塔高寺

吳哥古蹟的樓梯設計都很險陡,梯級之間的距離很高,腳踩下去有一半會露出半空中 ,人們必須手腳併攏地爬上去,象徵對神明表現五體投地和敬重。為了安全,許多座塔都設有人造木製階梯,不過畏高的人往后看還是會腿軟。

Ta Prohm‧塔普倫寺

Ta Prohm‧塔普倫寺
因成為《古墓奇兵》(Tomb Raider)的拍攝地,Ta Prohm(塔普倫寺)的名氣不比其他寺廟來得低。坐落在吳哥城外約1.5公里,Jayavarman VII為了紀念母親與18位僧侶所建,具廟宇和修院功能的神殿。


Ta Prohm‧塔普倫寺
 一群殘障人士玩著柬埔寨傳統樂器,牌子上寫著請幫助與施捨地雷受害者。在傳統奏樂之下,朝著塔普倫寺前進,迎面而來的是一顆從天而降的千年古樹,扎實地盤繞在建築屋上。千年古樹盤根是這座廟最大的亮點,許多建築物已經被樹根摧毀得不成形。



Angkor Wat‧吳哥窟


不曉得是不是連續兩天都在參觀古廟,到最后有點審美疲勞,來到重點的吳哥窟時,除了大之外,並沒有太多的感覺。

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廟宇,自1992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全球遊客不斷湧入。在參觀期間,大批大批的遊客來來往往,讓這座廟宇變得很鼓燥,自然無法靜心地觀賞(下次再回來的藉口)。

Angkor Wat‧吳哥窟


Angkor Wat‧吳哥窟

吳哥窟四周被護城河所包圍,從遠處眺望,即看到5座寶塔。這裡總共有三層,每層都有迴廊。除了建築美學,第一層的迴廊浮雕是藝術重點,描繪印度梵文史詩《羅摩衍那》和《摩訶婆羅多》的故事和吳哥王朝的歷史。

Angkor Watt‧吳哥窟
一開始,就從第一層慢慢爬到最上層,等到再回到第一層的迴廊時,腿已經不聽使喚了。吳哥窟被安排在第二天下午的行程,由於第一天跟當天早上走了太多,到了吳哥窟已經有點力不從心,建議大家還是把它放在第一個參觀景點,因為它真的太大了!


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

吳哥之美(三):Bayon & South Gate

Bayon‧巴戎廟

Bayon(巴戎廟)位於吳哥城中央,不論是觀賞或拍照,Bayon絕對是個重頭戲,可惜當天沒有大太陽,昏暗的天空,山雨欲來前的大風,週遭空無一人,靜得讓人恐懼。幸好在Jayavarman VII笑容的陪伴下,內心很快就恢復平靜。

“高棉的微笑”是Bayon的另一個稱號。這間寺廟有54座塔,代表當時的省份數量。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Jayavarman VII的笑容,仔細端詳這國王的面容,閉眉祥和,厚唇穩重,象徵著耳聽八方的菩薩,代表佛家的“慈、悲、喜、捨”。


Bayon‧巴戎廟


Bayon的建築時間比吳哥窟(Angkor Watt)晚了差不多100年,雖然規模比較小,但卻不失其宏偉的氣勢。從這個空間,再穿梭到另一個空間,冰冷的石牆捎來一股涼意。



Bayon‧巴戎廟
不論多麼輝煌的皇朝終有末落的一天, 而這個中世紀最大的城市如何在一夜消失在歷史長河中,至今仍然是個謎。端視著用這堆石頭堆疊而成的塔林,更添神秘。

因為那天是陰天,拍出來照片的效果跟別人有藍天白雲襯托的差太多。回來再上網找資料,才知道我錯失了外側迴廊的珍貴浮雕,包括印度神話、人民的日常生活、戰爭情景等。所以,你叫我怎能不回去呢?

South Gate‧南門

South Gate就是進入吳哥城的南門,方形的吳哥城被12公里的城池圍繞。城門上是Jayavarman VII的笑容,橋上兩旁的左邊是天神,右邊是阿修羅。沒有了昔日浩浩蕩蕩的皇家隊伍,只有遊客、TUKTUK、遊覽車、大象忙著入城。




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

吳哥之美(二):Preah Khan & Ta Som


Preah Khan‧寶劍塔

從旅遊書或冊子的字面上,你永遠無法猜測某座廟的規模,一直到你親身體驗,才會嘖嘖稱奇!

Preah Khan(寶劍塔)是Jayavarman VII紀念父親而建,具備寺廟和學院功能。這裡存放他父親的骨灰及供奉父親神靈,所以也被稱謂“父廟”或“父塔”。據說,這裡曾經是擁有1000位教師以上的佛教大學,那是多麼文明的國度啊!


Preah Khan.寶劍塔後方的浮雕

從大門口進入,必須先經過一條很長的紅泥路。走在泥路上,看得出來,整間寺廟被隱藏在森林已久,古木參天、昆蟲鳴叫聲、石牆被巨大的樹根盤……寶劍塔靜懿得動人。


Preah Khan.寶劍神像


橋門兩旁的欄杆有天神和阿修羅,各自拉著一條蟒蛇。年代久遠,很多神像已經沒有頭了。


Preah Khan.寶劍塔藏經閤

羅馬式多柱的建築,在吳哥非常罕見。這如同廢墟的藏經閣也是吳哥寺廟群最大的,兩層樓卻沒有樓梯。因為樹林潮濕的關係,石牆都長滿了青苔。

當時,旁邊空無一人,彷彿聽見誦經聲在空氣中揮楊。

Ta Som‧達松將軍廟

Ta Som(達松將軍廟)不大,周圍的四個入口都有Jayavarman VII的微笑。某個塔門都被老樹紮根,稱謂“樹門”。這座廟是為了紀念達松將軍,打敗占婆族的入侵,讓Jayavarman VII登上王位。

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

吳哥之美(一):Pre Rup & East Mebon

Pre Rup‧變身塔


 Pre Rup(變身塔)是第一天行程的首站,從遠處眺望,隱隱約約看見三座塔,聳立在陽光不太猛的天空下。變身塔是處理國王屍體的場所,三層平台,五座尖塔。

我從最下層的樓梯一路往上爬,梯間小而窄,每一個步伐都得小心翼翼。不回頭看還好,當我把頭轉過去以后,立刻腳軟蹲下(原來我畏高那麼嚴重),因為無法站立,只好手腳並用的慢慢爬上去。

East Mebon‧東梅蓬寺

East Mebon東梅蓬寺)跟變身塔有點相似,都是以紅磚為建材。它門的建築年份相差大概十年左右。東梅蓬寺是祭祀祖先的寺廟,四周有石象守護。


守護石象


吳哥之美:序




Bayon‧巴戎廟

      “此地廟宇之宏偉,遠勝古希臘、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,走出森森吳哥廟宇,重返人間,刹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。”Henri Mouhot1826-1861


以往對於吳哥的印象只停留在吳哥窟,世界七大奇景,如此而已。一直到出發前的資料蒐集,才知道吳哥窟只是吳哥古蹟中的其中一座寺廟,週遭一共有300多座寺廟,開放參觀的有72座。

出發前閱讀了元朝周達觀著的《真臘風土記》,描述昔日吳哥王朝的所見所聞。從城邦、宮殿、文字,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商業活動等,讓我啟程前對吳哥多了幾份想像。不過,這次的行前準備功課做得不足,以致很多時候都在走馬看花。

吳哥城隨著王朝的沒落,大約1431年被隱藏在森林中。一直到1860年法國博物學Henri Mouhot家進入森林尋找熱帶動物,無意中發現這座驚世的文明古跡,驚動世人。

閉上雙眼,腦海中浮現隱藏在熱帶叢林的古跡,Tuk Tuk車風塵僕僕地行駛在黃泥路上、夾道的茂密樹林、坍塌的城門、寬大的護城河、千年樹根……我想我還會再去。




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

空間就是性別─廁所

在這國難當頭,大選即將來臨的三八婦女節,暫不談國內婦女權力、全球婦權改善情況,想聊一聊看似無關痛癢,或許在你心目中是芝麻綠豆的小事─廁所。

每次到電影院、表演廳、百貨商場上廁所“男廁空蕩蕩,女廁大排長龍”的景象早已見怪不怪。女生們耐心地排隊,男生很快就小解完畢,站在門口拿著包包或購物袋痴痴地等。

如廁,對於男生來說,不就是站著幾十秒就可以解決的事,但對於女生就不是這麼一回事。很難想像嗎?讓我告訴你。

走進女廁內,首先要把包包掛好。如果是坐式馬桶,常常看到前人留下的鞋印,還有一些尿液。稍微潔癖的人直接走出來,等待下一間廁所或憋尿。有些人選擇用紙巾擦一擦,繼續如廁。大部分的人相信是掀起馬桶蓋,兩腳戰戰兢兢地蹲在馬桶上,一切準備就緒後,還要左顧右盼地如廁以不弄髒自己的腳。

試想如果是穿高跟鞋的女生,大腹便便的孕婦,行動緩慢的老人呢?由於如廁是私密的事,我也不曉得到底她們是如何辦到的,這或許也是女生待在廁所比較長時間的其中原因,因為在廁所裡想方法總需要點時間嘛!

如同國立台灣大學城鄉所畢恆達教授兩本注著的書名《空間就是性別》、《空間就是權力》,廁所作為公共空間的一環,“空間”看似中性的詞,事實上背后隱藏著性別與權力的玄機。

他以廁所為例,探討為何在公共場所的男廁暢行無阻,女廁卻大排長龍,尤其幾個章節對於女廁的數量、建築設計、設施、標誌等,都有著墨。他從1990年代開始連續關注廁所問題,雖然是男性,但卻比女生更有醒覺。

由於我每次上廁所都大排長龍,心理在想這個問題應該不是只有我想到,於是上網搜尋資料。

1996年,台大學生會與“性別與空間研究室”的學生,針對校園中男女廁的隔間數、面積、通風、無障礙設施等進行調查,接著在三八婦女節,舉行“三八女廁新主張,讓我灑得好自在”,公布該校的廁所調查結果,也配合行動劇演出,成功吸引媒體目光,道出上廁所經驗不佳女性的心聲。

接著又舉辦“五四新女廁運動”,“搶攻男廁”一個小時,喊出“不憋了”、“女廁不夠用,結伴上男廁” 口號。此外,還舉辦尿尿比賽,計算男女使用公廁的時間差異,讓它成為公共議題。

果然,輿論壓力奏效,相關部門在同年10月修改條文,把公共場所男女廁所馬桶數從1:1調整到1:2。十年後,台灣內政部又通過《建築技術規則》新規定,新設的電影院、戲院、車站、航空站、學校等人潮多的公共場所,男女馬桶數比例從原本1:2提高到1:5,以改善長期對女性不友善的環境空間。

一直到最近的219日,廣州市幾名大學生也發起“佔領男廁所”運動,他們高舉“女性更方便,性別更平等”的標語,進行佔領男廁活動。每次佔領男廁三分鐘,再歸還給男士使用十分鐘,持續了兩個多小時。

在很多個城市,女廁的數量依然不足。從台灣的“五四新女廁運動”到廣州的“佔領男廁所”,爭取女廁數量的抗戰還在進行當中。

目前,國內大部分的百貨公司、醫院、公共廁所,男女廁的馬桶數量幾乎是1:1。這個比例看似平等,事實上並沒有將性別納入空間設計,女性排長龍排了那麼多年,而這些集體設計師還是依樣畫葫蘆,背后的原因就是女性觀點長期缺席。

“你看室內設計雜誌有一種奇怪的現象,為甚麼明明是設計給人住的空間,卻看不到人在設計圖中呢?”畢恆達。

當人們設計空間給他人使用,但別人卻享受不到該有的便利性,我們看到了人和空間的關係長期被漠視,除了爭取女廁,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身心障礙人士廁所/育嬰室。

習以為常的歧視最可怕,也無所不在。當你認為女廁排長龍是正常的現象,這就是可怕的開端。女廁的數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,其他的權利亦是如此,需要自己去爭取。或許我們可以辦個“大馬版佔領男廁運動”,最後,祝大家三八婦女節快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