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風洞Batu Caves前的姆魯甘神像 |
喜歡深度旅遊的人們,每到一個陌生國家,必定先到該國的官方旅遊網站,看看旅遊期間是否會遇到當地的節日。若旅遊期間,能成為慶祝節慶的一份子,勢必為整個旅程增添更多精彩回憶。
我也何嘗不是這樣。不過,我最近開始思考,在了解其他國家節慶或文化之前,是不是應該先認真了解自己的國家?
神猴像(Hanuman) |
大馬是一個由許多文化匯流的國家,從每年有14天的公共假期就知道我們的節慶多精彩。馬來西亞人要共同慶祝華人農曆新年、馬來人新年、印度人屠妖節、大寶森節、原住民節慶等。今年的大寶森節,應朋友的邀約,一起到黑風洞(Batu Caves)和印度同胞湊熱鬧。
“大寶森節”(Thaipusam)在1800年代隨著印度移民而被引進馬來西亞。這個節慶是為了紀念帕爾瓦蒂(Parvati)賦予兒子姆鲁甘神(Lord Murugan)長槍(Vel),以讓他能打敗惡魔Soorapadman。
這是興都教的節日之一,而信奉興都教的以淡米爾人(Tamil)為主,他們多數分布在印度的Tamil
Nadu地區。至於到海外定居的淡米爾社區也慶祝大寶森節,包括斯里蘭卡、大馬、新加坡等。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資料。
不過,我大概問了印度朋友Vasanthi Francis,她說在印度南方,人們在大寶森節會到供奉姆鲁甘神的寺廟祭拜,但頂多只低調地奉上牛奶。不像大馬的大寶森節這麼隆重,更沒有人身上勾滿吊勾,或背著大型卡瓦帝(Kavadis),更看不到信徒一邊跳舞一邊遊行。因此,這可說是大馬獨有的慶祝方式。
當天一早,我們從吉隆坡Bank Negara搭乘KTM到Batu
Cave站,車箱內人潮不算太擁擠。到了現場,人潮很多,印度音樂和樂器非常震耳。我們就拿著相機和攝像機隨意拍攝。
信徒們頭頂著Kavadi準備上山 |
大寶森節落在每年的淡米爾曆10月(Thai),即是每年的一或二月。這是一個讓教徒苦行、懺悔、還願、贖罪的日子。想到黑風洞上還願的興都教徒們必須在一個月前(有人說45天)禁慾和齋戒,嚴格吃全素。當天,走長達15公里的道路,然後再爬上黑風洞的272個階梯,抵達山洞內的廟宇。
很多男性信徒們頂著巨大的卡瓦帝(Kavadis),身上掛滿勾或頭上和面頰刺穿小口,在樂器的伴奏下,一步一步地走上階梯。而女性則是頭頂牛奶徒步走上山洞口。每個人的Kavadis各有精彩,分別由鐵片、鮮花素果和孔雀羽毛等飾品裝飾。
一些信徒相信是走得太累,必須由旁人幫忙按摩、遞上水、擦汗等,不到幾秒,他們又繼續頂著Kavadis,邊跳邊走地隨著隊伍浩蕩地走向山頭。不管是任何一種信仰,人類在信仰面前,總是謙卑得令人動容。
信徒們一旦抵達寺廟後,將放下Kavadi,並把牛奶將被倒在神像上,象徵著感恩。那些金屬鉤和串將由一位牧師誦經後除掉,傷口則用熱灰處理。據說,由於信徒們的節淨和虔誠,傷口並不會流血或感到疼痛。
印度的鴿子算命 |
海外的朋友,下次來到大馬,不妨趁大寶森節到Batu Cave親身體驗這感人的時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