湄公河全長4180公里,經由六個國家,最終在越南南部流入南中國海。這條河下游的9條支流沖積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,因河網交錯密布,成為了越南最富庶的地方。我在中三地理課背得要命的湄公河,終於有機會一親芳澤。
![]() |
水上住著很多戶人家 |
湄公河(Mekong River)全長4350公里,發源自中國青海,一路流經寮國、緬甸、泰國、柬埔寨和越南,跨越六個國土,最終在胡志明市的南部流入南海。
湄公三角洲則是湄公河下游與9條支流流入南海時形成的平原,由於河網交錯密布,形成許多沿岸城市,成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平原和魚米之鄉。由於河流網絡便利,因此許多農民把農產品拿到水上交易。
我參加的是當天來回的一日遊,早上七點出發到下午六點抵達旅行社。一大早就在旅行社前等候巴士,行駛了100km,第一站來到一個鄉鎮,搭船參觀Cai Be水上市場(floating
market)。
船上另類“招牌”
![]() |
兜售鳳梨的貨船 |
出發前,我想像的水上市場是船來船往,船夫叫賣和遊客們殺價的熱鬧情景。結果,完全不是那種情況。這裡的水上市場是販賣大宗商品給商家。導遊告訴我們,只要看一看船上的枝幹掛著什麼,就知道船夫賣的是什麼。比如船夫賣的是鳳梨,你就會看到一顆鳳梨插在高高的木桿上。
![]() |
承載摩托車的船隻 |
我們乘船大約一個小時,沿路上欣賞風景、沼澤、載貨船、載摩托車的船隻等等。偶爾會看到載著泥沙的船隻從旁邊經過,看得出商業活動熱絡。
不久,我們抵達了當地某個村庄。導遊帶我們欣賞米紙(rice paper)的製作過程。米紙是越南重要的國民食品,用來包裹春捲。
![]() |
米紙製作過程 |
![]() |
讓米紙曬太陽數小時候就能馬上食用 |
米紙的製作過程是把調製過的米漿,薄薄地塗一層在布上,布的下方用小火加熱。等到米漿稍微凝固,婦女再使用木棍從下方小心挑起,把整片米紙放到太陽底下曬幾個小時,就算大功告成。
![]() |
稻谷爆開的米香 |
在同一個地方,我們也看到了平時吃的“米香”製造過程。工作人員把棕色的稻穀放到加熱的大鍋炒,不到幾分鐘發出“Pop!Pop!Pop!”的聲音,稻穀爆開,就像是爆米花一樣。
世界遺產之“才子彈唱”
![]() |
原始風味的呈現方式 |
午餐時間,我們走進一個小村莊。在用木搭的棚子內用餐。午餐是很傳統的當地餐店,炸魚以綠色植物根莖支撐。桌上出現一盤米紙,但手感很硬。原來,吃法是必須先把米紙浸泡在水裡,讓它軟化。之後再用它來包裹生菜和魚肉。
我們一邊用餐,一遍欣賞越南的傳統音樂 ─ 越南南方才子彈唱(Don Ca Tai Tu)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一個人在玩樂器,一男一女在對唱。聽起來不像是流行音樂,而是一些古曲。當然,我完全聽不明白那些歌詞,於是回來後上網閱讀一些資料。
“才子彈唱”是越南南部的民間藝術類型,所有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演唱,一般上會出現在婚禮、喪事、茶餘飯後、果園等等。此類音樂來自於順化宮廷祭祀,隨後在南部蓬勃發展,在各地都設有才子彈唱聯歡會。這類歌曲充分反映南部人們的思想和情感。
它一般以月琴、二胡、箏琴、獨弦琴伴奏,30年代加上吉他、小提琴等樂器。它一般上有20首祖曲,每首各展現不同的情緒(快樂、莊嚴、安閒、悲傷、分離等等)。它精彩的部分是即興演出,彷彿每個人在聚餐時都可以馬上來一首。很可惜,我聽不明白。
![]() |
Vinh Long傳統市集 |
吃過午餐,我們繼續乘船抵達Vinh Long傳統市集。許多農民販賣著各式各樣的蔬果、海鮮、小吃等。仔細觀察,可以看到一些不曾看過的蔬菜類和水果。隨後,我們搭乘巴士直接回到胡志明市,告別一日的旅程。
>>>詳細遊記將陸續上傳,請點入各景點連結或鎖定Casa del Wing
- “才子彈唱”資料來源:http://vietnam.vnanet.vn/chinese
- 團費:249K(約RM45,含午餐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交流